陈钰 CG:三年后两人在海边沙滩再次相遇的场景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简评《雨港基隆》

光盘版的封底写着“游戏类型:温暖人心的历史AVG“,骗了我点开来玩。一开始,我的思路跟主角很像:想着只要目前的生活安稳就好,不需要什么改变;但是,随后的剧情不断逼着我做出无能为力的选择。

四个妹子,一个是日本教育下长大的台日混血房东,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台湾青梅竹马,一个是从大陆来的地方官的女儿,一个是绿党思维的手段通天的学姐。再加上你还有一个加入国民政府,一心要逃离从前日本统治下的自己的亲生弟弟。

只是个茶馆服务员的你,没有能力保护其中的任何一个。

即使无心而作的一篇文章点燃了人们心里的火种。即使历史进程恰好推着你成为整个基隆市的民意代表。即使你面对军警的枪口时,几千人站在你背后。

你没有能力保护其中的任何一个。

这就是剧情设定的残酷之处。也许故事的男主角也想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偏偏是想要偏安一隅过自己的桃源生活的我,被逼上这选择的悬崖?这也是剧情设定的合理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各异的理智,情感,知识背景和阵营选择。这种感觉就像站在移动营业厅里面细细读各种花花绿绿传单上的优惠套餐:我明明不需要那么长的免费通话时间,为了多1G上网流量,也只好办了这个套餐。这样的纠结,再放大一万倍——你没有选择的那些人,最后终会死去。

游戏的文字内容出人意料的多,含着历史背景介绍,各种常识科普,以及看起来清晰实则繁杂的剧情。然而这不是一个以清晰的选项决定结局的简单游戏。我在剧情上花了三个小时才看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选项:晚上回房以后,是直接躺下来睡一觉,还是想想事情?于是我决定想一想。这一想,我就和最有好感的妹子从此错过。数年后,或者说八个小时以后,她死在基隆港的码头上,我带着房东仓皇逃离。

所以抛开游戏情节,向时间轴的垂直方向看过去,如果没有男主角我,或者我当时没有写出那篇社论,或者我租住的屋子没有被强拆,或者我工作的茶馆没有被欺凌,或者我没有偶遇地方官的女儿,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会的。我只是恰好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点,恰好成了历史利用的对象。如果没有我,也会有另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或许这一切也都是学姐计划之中的,或许后来的惨剧也正是另一个人的计划之中的。看似影响了剧情的那些微小选择,真的最后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死吗?海边的暴风雨,是那一次蝴蝶翅膀扇动的结果,还是伪相关背后的必然?

没有人知道。不知不觉地利用别人也被利用的男主角不可能知道。看似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学姐也没能预料到后来国民政府更大的行动。

这个游戏里,所有人的结局都很悲惨。

自认为是日本人的台日混血房东,被国民政府军队的军人强奸。
排外的茶馆老板娘,被一心想脱离日本人身份的主角弟弟掐死。
大陆来台的国民政府地方官女儿,被国民政府在大屠杀中枪杀。
想脱离日本人身份而加入国民政府的主角弟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保护“哥哥,最后被哥哥打瘫。
不想有政治倾向,只想安安心心当个”这里人“的男主角,坐着船逃离了自己的家,来到另一个城市。
以为已经抗争成功,基隆能够实现自治的乡亲们,一半死于大屠杀,一半继续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

这样的剧情设定,一定是故意的。每个人的选择造成的结果,最后都落到自己头上。试图不作出选择的人,也被迫做出选择。这是谁的错?没有人有错,也没有对和错。世界本来就不是二元对立的,这一点正是这部作品的设定最吸引人之处。

或许,正如我不记得名字的某位演讲者所说,地球只是想要一个漂亮的塑料外壳,才造出了人类。人类不自觉地制造塑料并把它埋在土里,等到地球有了一个塑料球壳的那一天,人类的任务便结束了。

又有谁知道呢?


The Rainy Port Keelung 雨港基隆

就游戏本身而言,制作水平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配音方面,在后期慢慢掺杂进的几个方言词汇很突兀,有些地方的语音也没跟上;图像方面,人物立绘的表情总觉得缺乏一点诚意,并且由于太照顾现代审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显得不够严谨;故事方面,为了把所有的事情用男主角串起来,很多情节显得过于刻意,有些人的突然出现也太过巧合。后来仓促加入的更多结局和把弟弟换成妹妹的资料片,总觉得让这个故事失去了本身强烈的讽刺意味。

For the dead and the living, we must bear witness. — Elie Wiesel

《偷影子的人》封面

黑色不是一种颜色,它是没有颜色——《偷影子的人》书评

看这本书纯属偶然。今年1月27日下的单,当时为什么买了它而没有看,现在已无从得知。半年之后,在杭州喧闹的市中心里的一家日料店坐下等菜上桌,顺手打开Kindle,这本书就排在第二位,既然也无事可做,不妨打开看吧。

大约所有人在小时候的夜里都走过一条小路吧。路边昏黄的树影和长长的人影互相穿过,即使是一个人,看到前头的影子也就不害怕了。我那时已经学会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因此得以在心里默默计算我距离前后两个路灯各多少米,当身前的影子渐渐变淡,身后又有一个高大的影子如约出现,我就十分高兴了。

影子是什么?是光线照不到的你。一件物体要被人看到,总需要它发出光或者反射光进到你的眼睛里;影子不一样,它是“没有光”,它不是现实世界里的一个物体。在作者的设定里,我,本书的男主角,却有着和这没有之物交流的能力。也许你会觉得和影子讲话也是小孩子常有的幻想,但是我的能力不止于此——我还能把别人的影子偷过来,听他们(和他们有独立人格的影子)想说的话。这种和一个平面上的没有之物交流的能力,让我想到几年前的一个手机游戏《空気読み。》

所以这影子是什么呢?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却影响着你,而且还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一些人一些事情。伊凡对我说:“你从小与别的孩子的不同之处,就是你有能力感受不幸,不仅仅止于你自身涉及的,也包含其他人遭遇到的。”[1]这影子就是本我,一个人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想法。忙碌的人们总是忙碌于表面,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阁楼的窗户边,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或者甚至在睡着之后,在喧嚣中被忽视的那些感觉才慢慢浮现。父亲的离婚离家,同学的歧视嘲笑,女神的不屑一顾,朋友的拮据无助,还有那个十四年前在出游的海边灯塔和小女孩作下的约定,最后都成为我的一部分。我想往前走,却不知不觉回到了过去。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虽然结局里的我很幸运。整个故事里是深深的无奈,而正是这种无奈把真实生活的重量压在读者的肩上。一口气读完全书,写书评的时候才发现,所有人都有名字,男主角没有名字,他居住的小城也没有名字。书中的我是每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故事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我们创造本我,同时被本我影响,却对此一无所知。

“我自以为能从其他人的眼里看出一些不易察觉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比他们更盲目。”[2]

  • 豆瓣图书:《偷影子的人》
  • [1]:马克·李维 (2012-06-01). 偷影子的人 (马克·李维全集 1) (Kindle Locations 2065-2066). 湖南文艺出版社. Kindle Edition.
  • [2]:马克·李维 (2012-06-01). 偷影子的人 (马克·李维全集 1) (Kindle Location 2056). 湖南文艺出版社. Kindle Edition.